IACN公链推出的数字货币为为IACN。IACN具备多重属性,它既是货币,可以用于用户支付结算、费用抵扣,也是资产,可以进行等额资产兑换并升值。数量上限恒定,以避免通货膨胀问题。并且透过私钥作为数字签名,允许个人直接支付给他人,不需经过如银行、清算中心、证券商等第三方机构,从而避免了高额手续费、繁琐流程以及受监管性的问题,任何用户只要拥有可连线互联网的数字设备皆可使用。
IACN将被广泛应用于投资顾问领域,亚投所参考市场价格用于平台流通,并永远保证平台流通价不低于一美元。IACN前期依托于以太坊进行发币,矿机上线时主网同时上线,同步进行资产映射。
IACN 的设计目标是一条全球创新型加密数字资产金融服务公链,平台支持SpoS共识算法、跨市场套利,环签名,数字网关,抗量子计算等多种技术,具体阐述如下:
3.2.1 SpoS共识算法
早期的股权证明模型是围绕“币龄”和“货币权重”而设计,“币龄”即货币在钱包中持有的时长,而“货币权重”即钱包中货币的总量,这些都被证明是奖励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因为它们没有奖励为网络交易提供便利的人。
实际上,基于第一个版本PoS的加密数字货币持有人可以存入大量货币于一个钱包,使其离线并积累很长一段时间的“币龄”,然后再钱包再次联网时瞬间即可获得即时奖励。
很明显第一版PoS奖励用户持有货币,但没有鼓励他们积极维护网络的诚实性。在这个模型中,货币交易所与其他大股东持有离线的钱包,他们只用定期将钱包联网生成和出售部分股份,如此降低了货币市场价值的同时,直接增加了货币的发行量。
“静态”股权证明系统,即PoS 3.0(也称为 SPoS)使用“已确认余额”的属性结合复杂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币龄”,且将用户行为结合到奖励条件中,促进用户去积极维护一个强大,快速和安全的网络。奖励是“静态”的,因为它始终是相同的(区块奖励中的50%)。货币权重依然重要,但联网时间(钱包维护活动网络通信的时间)取代了“币龄”而作为主要的股权概率参数。因此,奖励是根据钱包中货币持有量和积极维护网络安全运行工作而定的。
系统内有50个超级节点,其中 25 个作为主节点,25 个为备用节点。每个节点都具备极高的运算性能和网络带宽,从而让整个体统具备极高的吞吐量和运行效率。整个系统具备 25 个出块位,每个位置代表了在 10 分钟内一个固定时间段出块的权限,在系统工作时,各个位置按顺序(由获得出块位所有权的节点)出块。每个节点可以竞争各个出块位的使用权。由于每个节点对应了一个钱包账户,而每个账户下面可以绑定 25(主节点数量)-20 个钱包地址,在竞争时是用其中一个地址去竞争一个位置,而且一个地址也只能竞争一个位置,所以每个节点最多可以同时占有 5个出块位,这样可以防止一个节点占有全部的出块位置。SPOS 系统在运行时其实就是各个节点轮流出块,这在让超级节点无法形成集中化趋势的同时可以把某个节点的偶发性失效对整个系统的影响降到最小。
节点可以在任意时刻发起对于一个出块位使用权的竞争,但为了防止竞争机制被滥用,因此系统会收取较高额度的竞争费用作为威慑。当一个节点作为挑战者向一个出块位的使用权的所有者发起竞争申请,SPOS 协议会比较挑战者在该出块位上的账户的权益(stake)和被挑战的挖矿节点在该出块位上的账户的权益(stake),然后决定竞争的胜出者,并将该出块位的使用权交给胜出的一方。
虽然竞争的胜出方是通过较多的权益(stake)在竞争中获胜的,但这些权益的流动性仍是可以保证的,出块节点随后是可以从自己的账户地址转出权益的。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权益(stake)租借给节点,当节点通过出块获得收益时,可以按照比例给权益的借出方分红。虽然节点的账户余额在计算时是算上了所租借的权益,但是节点账户无权使用/转移这部分权益,权益的借出方则可以随时撤回这些借出的权益。
如果一个节点上租借来的权益数量上涨、那么由于单个节点的收益是固定的,那么总权益的上涨势必导致分红率的下降、进而遏制租借权益的上涨,从而形成一套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
用户持有数字货币,在钱包里可以有发送接收操作,这就和我们发送接收比特币一样。货币还有一个"租赁"操作。系统允许用户将自己的货币的“已确认余额(即币龄)”的属性“租借”给超级节点。超级节点累加借来的所有币的“币龄”,一旦超级节点的“币龄”挤进了全网所有节点“币龄”排行前25名,就可以通过“挑战”操作将当前获得出块位的节点最后一名挑下马,自己成为新的获得出块位的节点。
“挑战”操作需要消耗超级节点一定数量的数字货币,用户发起“租赁”操作,只是将“币龄”租借给超级节点使用,而私钥依然是用户控制,用户依然是可以随时发起“发送”和“接收”操作的。在超级节点挑战成功后,就获得了出块权。
SPoS机制的特点是系统设置固定数量的出块节点,和节点按顺序出块,出块时间是固定的。采用SPoS,可以获得更高的出块速度,更高的tps。